2023年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。我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在局黨組的領導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,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《文物保護法》《博物館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圍繞“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、認識博物館、走進博物館”的目標,秉承“開放服務、管理提升”理念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擔當有為,連續(xù)四年榮獲全省免費開放績效考評優(yōu)秀等次。以加入中博協(xié)會員為契機,按照國家二級博物館運行標準,完善基礎設施,落實工作措施,補短板強弱項,提升服務質(zhì)量,博物館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。
一、精心策劃,讓展陳內(nèi)容精彩紛呈?
我館充分利用5個(近1000平方)臨時展廳,打造原創(chuàng)大展與引進臨展相結合,展覽精彩紛呈,推出了高檔次高品位的臨展。截止12月31日,舉辦臨時展覽11個。
??1、玉山流動科技館科普展。展覽為中國流動科技館江西巡展項目,以“體驗科學”為主題,分為“科學探索、科學生活、科學實踐”三大區(qū)塊。展覽以互動展品與科學表演、科學實驗、科普影視相結合,為公眾提供參與科學實踐的場所,讓更多人能享受科技館這種互動體驗式的科普教育。展覽期間開展了多場科普活動,廣受好評。
2、傳承與延展——黑龍江省版畫院版畫作品展。展覽展出黑龍江省版畫院版畫作品90件(套),該展覽展品選自黑龍江省版畫院何為民、劉德才、王慧亮等6位版畫家。展覽根據(jù)作者風格進行分區(qū)展示,勾勒出了黑龍江省版畫的藝術特色。
3、飾美人生——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銀飾展。展覽展出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藏苗族銀飾163件(套),展覽以飾美人生——苗族銀飾為主題,分頭飾、手飾、胸頸飾等6個板塊,系統(tǒng)地展示了苗族的銀飾特點和制作工藝。
4、玉山縣博物館藏近代書畫展。展覽展出館藏近代書畫21件(套),分為書法、繪畫兩條展線,穿插展示。本次書畫展既有蔣予檢、伊念曾、張善孖等名家作品,又有鄭鏻、朱汝鼎、徐文義等本地佳作。
5、首屆玉山鄉(xiāng)賢書畫雕刻作品展。為響應我縣舉辦“玉山縣鄉(xiāng)賢人才發(fā)展大會”,我館聯(lián)合縣文聯(lián)推出了“首屆玉山鄉(xiāng)賢書畫雕刻作品展”,展出玉山籍藝術家的各類藝術作品220件(套),其中書畫作品80件,雕刻作品140余件。本次展覽包容兼蓄,融合書畫和雕刻兩大類,將我縣羅紋硯、米粒石、核雕等工藝品融合推出。
6、米芾的書房——襄陽市博物館藏書法拓片展。展覽展出襄陽市博物館藏米芾書法拓片58件(套),此次展出的是襄陽米公祠碑刻拓片,碑刻完成于清康熙至雍正年間,由米芾后裔請廣東工匠雕刻完成,共35碣。
7、玲瓏文薪——上饒藏書票群體作品展。展覽展出上饒美術館(上饒藝術博物館)藏上饒藏書票作品120件(套),展覽作品選自上饒籍藝術家群體,作品創(chuàng)作方式豐富,有木刻、銅版、石版、紙板、水印版、絲網(wǎng)版等。展覽較為全面地體現(xiàn)了我市版畫藝術在藏書票領域取得的成就。
8、本草精靈——江西部分珍稀植物標本微展覽。展覽為江西省博物館外展項目,展品依據(jù)《江西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》,從中選取80件珍稀植物標本,以鏡框裝飾懸掛、落地展架等形式展出。展覽旨在讓觀眾了解江西豐富的植物資源,明確人類與植物的密切關系,從而培養(yǎng)保護自然環(huán)境、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,積極主動參與到宣傳保護珍稀植物資源的活動中來。
9、翰墨流韻——萍鄉(xiāng)博物館書畫精品展。展覽展出萍鄉(xiāng)博物館藏書畫作品49件(套),分為山水、花鳥、書法、人物四大部分展出。參展作品種類齊全、技法全面,是萍鄉(xiāng)地區(qū)在清代和民國時期書畫藝術承前啟后的代表之作。代表性的名家有清代的劉鳳誥、曾國藩、文廷式和喻兆蕃;民國的齊白石、豐子愷、梅蘭芳、于右任、譚延闿。
10、吉州名窯——吉州窯文物精品展。展覽展出吉安市博物館藏吉州窯瓷器106件(套),按釉色分為黑釉、窯變斑彩、剪紙貼花、木葉貼花、釉下彩繪、其他顏色釉、瓷塑、標本八個單元。吉州窯瓷器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,在宋元陶瓷裝飾工藝中獨樹一幟,影響深遠,在陶瓷發(fā)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11、流金溢彩 國粹新顏——當代景泰藍精品藝術展。展覽展出廊坊博物館藏當代景泰藍作品73件(套),景泰藍又名“銅胎掐絲琺瑯”,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。本次展覽展品多為霍鐵輝、張向東等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展覽同時介紹了景泰藍的制作工藝和歷史傳承。
實施“請進來,走出去”戰(zhàn)略,截止12月31日,我館推出外展6個,這是我館發(fā)展的又一個里程碑。
1、3月份,我館與衢州市等博物館在衢州市博物館聯(lián)合舉辦浙皖閩贛“四省四市”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聯(lián)展,共展出書畫精品80件(套)。
2、5月18日“國際博物館日”,翰墨遺香——玉山縣博物館藏書畫展,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隆重開展,展出我館書畫藏品69件(套),其中古代書畫15件(套),柳子谷書畫54件。展覽內(nèi)容豐富,題材多樣,繪畫有山水、人物、花鳥,書法有真、行、草、隸,各呈特色,盡顯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的丹青墨韻。此展覽深受貴州觀眾尤其書畫愛好者青睞,觀眾如潮,展覽開展當日,便得到了書畫愛好者和觀眾的廣泛稱譽,紛紛細致觀賞、拍照留影。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。我館與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,旨在加強不同地域間的書畫藝術交流,相互借鑒,互為影響,共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為觀眾帶來高質(zhì)量的藝術審美享受,他們對此展覽書畫藝術高度贊賞。
3、真氣遠出 妙造自然——柳子谷書畫藝術展。是我館外展巡展項目,我館分別送至廊坊市、威海市博物館展出。展覽選取我館館藏柳子谷書畫作品78件(套),分為山水、人物、花鳥和巔峰巨作等五個部分,內(nèi)容豐富,題材多樣,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書畫藝術家柳子谷的藝術風貌。
4、器象乎天地--婺州窯之人文生境特展。金華是第19屆亞運會的分會場,為助力亞運,我館選送部分展品,與金華市博物館聯(lián)合舉辦的“器象乎天地--婺州窯之人文生境特展”。 展覽以婺州窯陶瓷器為主要展品,以婺州土生土長的“人”為第一視角,從“土”的多層次內(nèi)涵出發(fā),利用器、土、人三者間的辯證關系,闡述“婺州窯器象中的婺州氣象”。分為婺土出佳器、器以映樂土、沃土承新器三個單元,共六個章節(jié)。
5、唐瓷之韻——江西出土唐代青瓷展。該展覽由我館牽頭,聯(lián)合樂平市博物館、鄱陽縣博物館、浮梁縣博物館共同策劃,在廊坊博物館展出。此次江西四縣級館聯(lián)展在我省尚屬首例。展覽展出樂平南窯、玉山瀆口窯、浮梁蘭田窯和鄱陽長山島窯出土的唐代青瓷106件(套),展品形制多樣、特色鮮明、質(zhì)地精良,向觀眾展示我國早期陶瓷制作、演變發(fā)展脈胳,讓觀眾領略盛唐時期青瓷古拙端莊、大氣灑脫之風韻。
截止12月31日,推出線上展覽5個:石墨鐫華—玉山縣博物館藏碑刻拓片展、玉山縣博物館藏出土文物展、玉山中草藥標本展、江山如畫-柳子谷山水畫微展、和“筆墨蘭韻,君子風骨”——館藏近現(xiàn)代蘭花作品展。同時,推出圖文并茂、語音文字介紹的文物 30次。
二、多元宣傳,讓社會影響不斷擴大
我館高度重視宣傳工作,采用多種宣傳方式,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結合,多管齊下,使博物館的展覽、活動廣為人知,不斷擴大知名度,提升美譽度、關注度。
利用多種方式宣傳,提升我館的社會影響力,一是借助媒體,擴大影響。每個展覽的展前、展中、展后的推進情況,都在各類媒體上進行大力宣傳。二是開展講座,截止12月31日共開展演講比賽、講座、黨員主題日活動、朗誦會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30余次,例如“詩意頌玉山”主題詩朗誦會,“童心飛揚”少兒詩歌朗誦會,“玉山考棚與童生試”主題講座等。這些文物知識、消防安全知識、科普知識等專題講座及主題演講比賽、詩歌朗誦會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,座無虛席,擴大了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。三是開展活動。我館活動豐富,通過開展各種不同的活動,例如“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活動”“走近科學—探索與發(fā)現(xiàn)”系列活動“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”“我和媽媽的博物館之約”母親節(jié)特別活動、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、“國風雅韻,浪漫七夕”七夕民俗體驗活動、“禮樂之邦,尊師重教”教師節(jié)特別活動、“情滿中秋”中秋節(jié)主題活動、悠悠藥草香--小小中藥師體驗活動、“我是文物小畫家系列活動”、文博課堂進校園等70場,吸引了大批觀眾參與進來,大大增加了博物館人氣。四是印發(fā)資料,擴大影響,將文物相關法律、文物知識,印制宣傳冊,向公眾發(fā)放,普及文博知識。五是加強橫向交流學習,推介玉山博物館及玉山文化,利用各種機會與各博物館交流,尋找合作舉辦展覽。館領導利用去云南楚雄走親戚機會,擠出時間到楚雄州博物館學習交流,與該館達成舉辦交流臨展的意向。六是參加聯(lián)盟活動,3月份,館長參加了在廣西三江縣舉行的博物館與非遺專委會年會,與博物館同行廣泛交流,帶去了博物館宣傳冊進行宣傳。七是拍攝文物講解宣傳視頻,采取視頻講解的方式讓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了解館藏藏品。八是導游宣傳,擴大影響。通過導游帶團參觀,不斷向外地宣傳玉山博物館,旅游團不斷增多。九是微信公眾號宣傳,截止12月31日微信宣傳共150次,其中文物類宣傳40余篇,社教活動類80余篇,其他宣傳30余篇。十是發(fā)表研究文章,毛傳壽在《中國文物報》《中國發(fā)展網(wǎng)》等報刊網(wǎng)站上,發(fā)表《縣級館展覽和社教服務的有益探索--以玉山縣博物館為例》《黃家駟紀念館:一座心靈的殿堂》等研究性文章5篇,宣傳玉山博物館。十一是舉辦征文活動,我館作為協(xié)辦單位與縣作協(xié)共同舉辦“勁牌”杯有獎征文大賽,6月份,參加在湖北大冶勁牌公司舉行的宣傳活動,通過征文大賽活動宣傳博物館,提高知名度。
三、因人施教,讓社教活動豐富多彩
?我館不斷探索、豐富為人民群眾、為社會服務的舉措,當好“服務員”,將服務功能拓展延伸,展教結合,用心服務,厚植為民情懷,服務觀眾,只有“進行時”,沒有“休止符”。
截止2023年12月31日,共開展社教活動76場,開展“走近科學—探索與發(fā)現(xiàn)”科普主題系列活動、迎新春剪紙拓年畫系列活動、“看文物學歷史—中國古代兵器”賞析主題社教活動、世界地球日主題社教活動、“我和媽媽的博物館之約”母親節(jié)特別活動、“5.18國際博物館日”系列主題活動、“國風雅韻,浪漫七夕”七夕民俗體驗活動、“禮樂之邦,尊師重教”教師節(jié)特別活動、“情滿中秋”中秋節(jié)主題活動、悠悠藥草香--小小中藥師體驗活動、“我是文物小畫家系列活動”、文博課堂進校園等活動。“5.18國際博物館日”通過在館大門口懸掛博物館日主題宣傳橫幅,向公眾發(fā)放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》《博物館條例》,汪應辰、黃家駟書籍以及報刊等宣傳資料1000余份。此次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,同時也對文物法律、法規(guī)進行了有關的宣傳,該活動對提高全民共同參與文物保護起到積極宣傳的作用。
四、多管齊下 ,讓服務更加溫馨體貼?
博物館陳列展覽對弘揚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傳播科學文化知識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我們采取多種措施,想方設法讓收藏在庫房的文物活起來,充分發(fā)揮“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”作用,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,了解博物館,感受博物館里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。截止今年12月31日觀眾達?153896人次(其中入館參觀人數(shù)117928,送展進校園參觀人次35968),青少年觀眾達59904人次。接待參觀團近50批次,28800余人,其中青少年團隊30批次,16800余人。我們克服各種困難,確保開放時間,提升服務質(zhì)量,微笑服務,繼續(xù)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讓觀眾在參觀中體會我們的溫馨。
創(chuàng)新“小講解員”培養(yǎng)方式,2020年8月,首批21名小講解員正式上崗。今年,博物館與“金話筒”培訓機構再次合作,舉辦第三期“小小講解員”選拔大賽,讓孩子們在講解中學習歷史文化知識,提高語言表達能力,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。這種培養(yǎng)方式,很受孩子們和家長歡迎。同時,吸引了玉山一中、玉山縣中等專業(yè)學校的同學在節(jié)假日來館做志愿者,他們協(xié)助開展志愿活動、引導觀眾參觀、提供咨詢等志愿服務活動,獲得了觀眾的認可。此外,積極組織本單位志愿者參與文明創(chuàng)建志愿服務活動,開展志愿服務下鄉(xiāng)進校園活動,發(fā)揚了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。
五、互幫互助,攜手并進共同發(fā)展
玉山縣博物館作為國家二級博物館,我們積極發(fā)揮作用,幫助其他中小博物館、民辦博物館共同攜手發(fā)展。例如,《唐瓷之韻——江西出土唐代青瓷展》就是由我館牽頭,聯(lián)合樂平市博物館、鄱陽縣博物館、浮梁縣博物館共同策劃,在廊坊博物館展出。此次江西四縣級館聯(lián)合策劃舉辦展覽,在我省尚屬首例。展覽展出樂平南窯、玉山瀆口窯、浮梁蘭田窯和鄱陽長山島窯出土的唐代青瓷106件(套),展品型制多樣、特色鮮明、質(zhì)地精良,向觀眾展示我國早期陶瓷制作、演變發(fā)展脈胳,讓觀眾領略盛唐時期青瓷古拙端莊、大氣灑脫之風韻。通過此次聯(lián)合展覽帶動了兄弟單位也一起走出去交流展覽,幫助其他博物館共同發(fā)展。
在布展、鑒定和提升服務方面我館也積極幫助其他一般博物館做好工作。在玉山世界臺球博物館建立之初,我館積極為其提供展線布展的經(jīng)驗和現(xiàn)場指導;并且?guī)椭裆脚_球博物館進行藏品鑒定工作。通過這一系列的幫扶,玉山世界臺球博物館才得以在短時間內(nèi)迅速發(fā)展起來。同時,指導玉山縣公安局警察博物館策劃展覽。
六、固本興新,各項工作有聲有色
博物館自開放以來,不斷進行開拓創(chuàng)新,成效顯著。我們張開熱情的雙手,歡迎八方觀眾,得到領導的高度肯定、支持與鼓勵,得到廣大觀眾的贊許,好評如潮。各項工作有聲有色。
在藏品保管與整理登記方面,嚴格執(zhí)行《藏品管理辦法》規(guī)定,在藏品接收與入帳、檔案登記過程中做到入庫藏品手續(xù)完備,帳目清楚,管理規(guī)范。按照《文物藏品檔案規(guī)范》,完善了藏品檔案登記表。建立紙質(zhì)、電子類《文物卡片》《藏品檔案》,藏品管理更加規(guī)范。現(xiàn)藏品總量為3138件(套),其中文物類藏品1781件(套)、非文物類藏品1357件(套),截止12月31日,新增藏品 30件(套):姚正興捐贈的20世紀50年代《玉山縣革命斗爭史》、1949年10月在上饒地委縣書(記)縣長聯(lián)席擴大會的報告草案、抗美援朝老兵劉萬美捐贈的1951年“抗美援朝保家衛(wèi)國”布慰問袋等。
其他各項工作如火如荼,富有創(chuàng)新。一是守住安全工作底線。我們牢記安全責任,始終強化管理,確保安全。加強對消防安防的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整改。截止12月31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和消防演練5次,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。二是積極開展“雙創(chuàng)”活動,開展創(chuàng)文環(huán)境整治。三是繼續(xù)做好博物館土建工程、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、閻立本墓維修工程驗收、審計結算。四是召開2023年度博物館理事會、座談會。五是派出工作人員參加全省陶瓷修復大賽。六是派出講解員外出學習培訓5次,曾蘭蘭同志前往西安參加全國性的講解員學習培訓。七、派出工作人員前往上饒培訓學習博物館專業(yè)知識,派出葉雯欣同志前往廈門大學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文博專業(yè)技能學習。八、在文廣新旅系統(tǒng)演講比賽中,曾蘭蘭、陳佳藝、周嫻爾等獲得一、二等獎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連接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的橋梁,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。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,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。回顧過去,展望未來,任重道遠。我們面臨新形勢、新特點,人才缺乏,經(jīng)費不足,工作人員工作主動性不夠,素質(zhì)能力與博物館發(fā)展不相適應等問題,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博物館,認識博物館,走進博物館,今后,我們將上下求索,不用揚鞭自奮蹄。?